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18165409066 18066769736
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總公司地址:
中國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
西安分公司地址:
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
西安分公司聯系電話:
029-89325189 18165409066
24小時咨詢熱線:
唐老師:18165409066
西安軍事夏令營分享張自忠的愛國事跡
[亮劍教育集團] 發布時間:2017-10-19 17:01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身為中國人,踩在先人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保衛祖國,保衛家鄉是我們身為中國人骨子里該有的硬氣。為我們造就的這樣安全的國度,那些愛國志士們,不允許別國的侵犯,誓死捍衛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這樣的人可歌可泣。西安軍事夏令營分享張自忠的愛國事跡。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張自忠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書副總司令兼77軍軍長馮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系,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于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后,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般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后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他自己親自率領2000多人渡河作戰。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后,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后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沖殺10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日軍集結重兵南下時,我方主力本應暫時規避,尋機集中力量分別圍殲來犯之敵。但是,蔣介石被日方的假情報迷惑,錯誤判斷形勢,下令第五戰區部隊同時圍殲南北兩路日軍。雖然張自忠在河東的部隊只有五個師二萬余人,兵力僅及對方一半,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立即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截獲破譯,他的軍事部署已完全被敵方掌握。日軍當即調集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奔襲而來。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938年,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斗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于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已沖到面前。根據日方資料,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佳績個沖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里。沖在后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于轟然倒地。這時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
張自忠為國捐軀后,遺體當天晚上被日軍13師團草草埋葬在陳家集(現湖北省襄陽縣內)。18日,張自忠的遺體被找到,當醫療隊人員用酒精擦洗遺體全身時,看到他全身共負重傷7處,重的是一處洞穿胸部的炮彈傷。
張自忠戰死后,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并豎木牌。并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后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當天深夜,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臺中斷正常廣播,插播了張自忠陣亡的消息,并稱:“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了虔誠的崇敬的默禱,并將遺骸莊重收殮入棺,擬用專機運送漢口。”
日軍對張自忠將軍表現了的崇敬,由軍醫用酒精仔細清洗遺體,并包扎好傷口,鄭重裝殮,放進趕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處山坡上,并立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事隔十六年之后,1956年岡村寧次在日本東京與來訪的何應欽曾談到了張自忠之死,岡村寧次說:“我們成了冤家對頭,不過這種冤家對頭其妙無比。您也許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認識了張自忠司令官,而在進攻漢口之后,不幸得很,我們在漢水(即襄河)東岸之戰兩相對峙下來。那個時候戰事爆發,張先生勇往直前,揮兵渡河,進入我方陣地,惟遇我方因戰略關系向前進擊,他竟沖至我軍后面戰死。他之死令我感慨無量,因我本身也隨時有陣亡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