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18165409066 18066769736
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總公司地址:
中國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
西安分公司地址:
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
西安分公司聯系電話:
029-89325189 18165409066
24小時咨詢熱線:
唐老師:18165409066
成功孩子父母的11個特征,你符合了幾個?
[亮劍教育集團] 發布時間:2018-05-04 09:05
亮劍軍事夏令營告訴你,成功孩子父母的11個特征。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群成功的男人,那么,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對成功的父母呢?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育兒的媽媽,每每出現一個成功人士,我都會特別關注一下他的父母,看他們是如何培養這個牛孩子的。近,美國《商業內幕》在時代雜志上發布的一篇文章,通過哈佛、斯坦福等眾多名校提供的大量調研數據總結出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擁有的11個共同特征:
1、教孩子社交技巧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跟蹤觀察700多名兒童在5歲和25歲時的差別發現,這些孩子在5歲時的社交能力和他們20年后取得的成功有顯著的相關性。那些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樂意與他人合作、幫助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獨立解決問題的品質,因為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而那些小時候社交能力不足的孩子,則有更高的幾率會酗酒、被警方逮捕,以及申請政府公屋。
2、很早就教孩子數學
一項對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的35000名學齡前兒童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越早發展數學技巧越能讓孩子擁有巨大的優勢。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員Greg Duncan指出,早期數學能力非常重要,其中包括:數字的概念、順序以及其他基本數學概念,掌握這些早期數學能力,不僅能讓孩子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取得好成績,也能讓孩子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
3、很少表現自己的壓力
根據華盛頓郵報作者Brigid Schulte近引用的一份報告指出,媽媽在孩子3至11歲的時候“強烈地關心孩子”或“時刻圍繞孩子”的做法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樣會給媽媽帶來許多壓力,而媽媽的壓力,尤其是長期掙扎在工作和陪伴孩子之間的壓力,會讓媽媽感到疲憊或沮喪,這種情緒也會轉移到孩子身上。
4、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孩子們對“成功來自何方”的認識,會影響他們今后的成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Carol Dweck發現,如果孩子被告知他做得好是因為他天生的智力,這就會讓孩子產生“固定型思維”;而如果他被告知,能成功是因為努力,那么就會讓孩子產生“成長型思維”。其核心的區別在于,我們認為能力是不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提高的,這對孩子有很強烈的影響。
5、媽媽和爸爸一樣工作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媽媽外出工作,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顯著的好處。工作的媽媽,她們的女兒在校學習時間更長,而且有更大的可能從事監管類工作,收入比媽媽在家的同齡人高出23%;她們的兒子長大后也會偏向做更多的家務和育兒,與媽媽在家的同齡人相比,他們會每周多花7.5個小時照顧孩子,多花25分鐘做家務。這是因為父母作為榜樣,他們的行為可以釋放出信號,而這些信號會告訴孩子們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合適的。
6、對孩子有高期望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Neal Halfon和他的同事們根據對美國2001年出生的6600名兒童的調查數據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會對孩子的成就產生巨大影響。例如標準化考試成績差的孩子中,只有57%的父母期望他們能上大學;而在成績好的孩子中,這一比例為96%。如同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出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期望,會弄假成真,變成另一個人自我實現的預言。”
7、教育程度高
2014年,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Sandra Tang在一項研究中發現,讀完大學或研究生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更可能獲得同樣學歷。而一項對14000多名幼兒園孩子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的母親如果是未成年人,那么這個孩子讀完高中或者進入大學的可能性相對于同齡人要低得多。
8、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有證據表明,父母的收入越高,孩子的SAT分數也就越好,因為除了昂貴的教育投入,社會經濟地位本身就會影響孩子受教育程度和未來表現。不幸的是,五分之一的美國兒童在貧困中長大,這嚴重限制了他們的潛力。
9、善于發展和孩子的關系
根據PsyBlog的報道,那些能無微不至關懷自己孩子的家長,能及時合理地回應孩子所釋放的信號。一項由243名出身貧寒者參與的研究發現,在出生的頭三年獲得家長“無微不至”關懷的孩子,不僅在孩童時期學習成績較好,而且在他們30多歲的時候,會擁有更健康的人際關系以及更優秀的學業成就。
10、夫妻關系和睦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調查,生活在常發生沖突家庭的孩子,不管父母是否離婚,未來的生活境遇往往比父母和睦相處的孩子差。一些在孩童時期經歷過父母離婚的20多歲年輕人,在父母離婚10年后,仍然會感到痛苦和不安。
11、讓孩子做家務
斯坦福大學前新生教務主任及《如何將孩子撫育成人》一書的作者Julie Lythcott-Haims認為,從小幫家里洗碗的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會與同事合作融洽,并能獨立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復性動作,卻能讓孩子從小學會為家盡一份心力,培養起責任感。
看完這11點,了解一個成功孩子背后的父母所具備的特征之后,我感受就是,要培養一個牛逼的孩子,自己首先得是一個牛逼的父母!
教孩子社交技巧,首先自己得有多個社交圈,是個社交達人吧;提早教孩子數學,首先自己得學富有余,邏輯清晰吧;少表現自己的壓力,首先得有份壓力不那么大的工作或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吧;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和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更是直白白地說,要想培養精英,你自己就要是個精英!
因為無論我們接不接受,這都是個現實的世界!
虎皮媽的《當年說只要孩子快樂的,現在都在面試名校》,也承認了良好教育就是一種稀缺資源,而不是上哪個學校都無所謂;承認了教育就是拼爹,而不是只要孩子努力就OK;承認了這是一個社會經濟結構越來越固定的時代,而不是眾生平等。特別是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嚴格來說,素質教育更是拼爹拼媽的教育,因為素質意味著全方面發展,但學校顯然無法提供全方面的教育,怎么辦,還不得靠自家親爹親媽嗎?而且這種拼不光是拼財力,更是拼父母的用心程度以及眼界、學識和判斷力。所以,孩子要承受學習的壓力,那父母同樣也要承受教育的壓力。
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變得更成功?別想太多,你自己首先得成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