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18165409066 18066769736
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總公司地址:
中國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
西安分公司地址:
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
西安分公司聯系電話:
029-89325189 18165409066
24小時咨詢熱線:
唐老師:18165409066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切
[亮劍教育集團] 發布時間:2021-07-09 09:00
西安少兒軍訓夏令營分享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切
1.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莫言說:“為什么農村的父母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
因為在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態度決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與價值感,而不是他們有多高的認知水平。”
的確,從很多成功人士的家庭環境,會發現,作為家長,你有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技術,在好的態度面前,都不那么給力。
因為態度與行動是連動的,家長有什么態度,就會對孩子有什么作為。
父母與孩子間,有一個好的態度,才會互相珍惜,才不會有傷害。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不想寫作業。媽媽下班一回家就勒令孩子寫。
過了會兒,媽媽在廚房責問孩子作業寫了沒,起初孩子說等等,問多了,就懶得答了,裝沒聽見,繼續玩他的。
媽媽于是氣急敗壞跑出來呵斥:馬上把作業給我做了!孩子說:不,我還沒玩夠。
這話激怒了媽媽:我告訴你,不快把作業做了,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咆哮而去。
半小時后,孩子一切照舊。
另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也不想寫作業。不過回家后,他媽沒讓他立刻寫,而是允許他先玩20分鐘。
10分鐘過去,媽媽提醒孩子:再玩10分鐘,就該寫作業了。
10分鐘后,媽媽看到孩子還在玩,于是要求停止行動,孩子央求說:媽媽等等,我把玩具組裝完就好。
媽媽同意了。等孩子完成,她牽著孩子到書桌前,征求他打算先完成哪門學科的作業,孩子作了選擇。
如果第一個媽媽繼續用她的態度對孩子,孩子未來會如何?孩子仍會玩,而且孩子還會想辦法、說謊逃過媽媽的訓斥。
等上了初中,他不再怕媽媽了,受到訓斥,他可能就會用語言或過激的行為進行反擊……
這樣,成家后,他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他自己的生存狀態和幸福感會是如何?不說,你也能猜出來。
而在第二個家庭里,雖然孩子或許在短時間內還不能養成寫作業的主動性。但我相信,這位媽媽的態度遲早會讓孩子養成自覺的習慣。
因為,在這種態度里,有對孩子成長規律的尊重,有時間管理上的引導,有責任意識的培養……
正確的態度,延伸出正確的方法,從而取得正確行動效應。這,就是態度的力量。
2.父母對問題的態度
那天在校門等孩子,正值放學,不時有孩子來借門衛室大爺的充氣筒,孩子禮貌地表達謝意,大爺很是欣慰。
一對母子推著自行車來,媽媽指指充氣筒,示意兒子去拿。孩子拿了充氣筒就跑。
大爺攔住他問:“做什么?”“打氣。”孩子不屑地說。“誰答應你拿的?”
孩子紅著臉看他媽,他媽臉上露出惱怒的神色:“用用都不行?小氣!”
“小氣怎么啦?你不問自拿就是偷……”那位媽媽一臉的尷尬,吐了一口大唾沫,離去。
《孟子》里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與人交往,敬人是重點,家長都做不到,孩子又從何做起?
平時朋友聚一起,聊起自家孩子難管教,于是相互取經。有一次,朋友說起他的教育經歷,我深受啟發。
他父母都是農民,沒啥文化,因為忙勞作,更無從對他加以管教,但做人的道理朋友從小都熟知在心。
比如見了長輩要問好,吃飯要有吃相,人有困難得幫,不義之財不可取……
總之,一切生活瑣碎,父母的言談舉止都給了他是非標準,雖然他們不懂這就叫耳染目濡、潤物無聲。
尤其,他說起八歲那年炒土豆絲。因為第一次做,鹽放多了,水加多了,像煮了一盤咸不拉嘰的漿糊。
父母吃后卻贊不絕口,不停往嘴里送……這事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他決心以后要出人頭地,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沒什么嘶吼謾罵、拳打腳踢,也沒什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誨,父母的一舉一動就這樣在影響和引導著孩子。
你看,哪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什么特別的教育方法?就連莫言都說,實在沒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怎樣刻意教育自己的,因為父母對世界、對問題的態度,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3.父母之間相處的態度
最近,一位領導和我探討:家庭環境究竟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領導的童年不快樂。她們一家五口,窮是小事,要命的是,父母感情不和,三天一大超,兩天一小吵。
那時,他們姐弟三人學習成績雖非常優秀,卻每每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所以,她明顯早熟,也異常孤傲寂寞。
而這種寂寞感一直沿襲到今天。在一堆人中她很能侃侃而談,可真正能走進她內心的朋友卻寥寥無幾。
她說,她很羨慕那么一些人:家庭有矛盾時,他們能在中間進行溝通、調和;節假日時,他們能精心準備一些小禮物……
而這些人,每當她去他們家做客時,總發現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感情很好,經常在一起相互開開玩笑,家庭氛圍非常和諧。
經歷過才懂,不和諧的夫妻關系造成的不健全性格,需要一個孩子在成年后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有一天和那些從小在慈愛的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相平齊。
孩子降臨到每一位父母的懷里,首先浸潤的就是父母的氣息。
在相處時,如果父母之間恩愛有加、和諧共融,那么自小孩子就會在這種氛圍中建立起健康的夫妻之道。
出現矛盾時,如果父母能本著耐心的方式去處理,那么孩子日后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持有耐心,嘗試與他人溝通,而不是干發脾氣、擺臭臉或者打冷戰。
如果父母能本著一顆善待孩子警惕的心,全心全意盡到自己的責任,凡事共同配合,那么孩子日后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處事剛柔并濟、懂得拿捏分寸的人。
職場上,有個著名的“唯態度論”。一個從基層做起的人,最后升到高管,就是 “唯態度論”最好的批注。
人能力有不足,但因態度正確,努力學習,能力當然會變強,領導當然會賞識他,最后他自然會成為最高主管,成為職場的成功者
教育更是“唯態度論”。
許多家長將孩子教育上的失敗歸咎于自己沒學歷、沒文化、沒能力。
其實,縱使你有超高文憑、能力超群,如果在孩子面前,沒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整日消極抱怨,破口大罵,又怎么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馬云說:“看一個人是不是優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或斯坦福畢業,而要看他的態度——干活是不是發瘋一樣干,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瞇瞇地回家。”
是的,教育比拼的實質,同樣是家長自身人生態度的比拼。你播種怎樣的人生態度給孩子,你的孩子會將收獲怎樣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孩子在成長的頭這些年中,要緊處只有幾步,如何使他日后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你,今天的態度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