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18165409066 18066769736
培養(yǎng)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總公司地址:
中國四川天府新區(qū)天府總部商務區(qū)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
西安分公司地址:
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
西安分公司聯(lián)系電話:
029-89325189 18165409066
24小時咨詢熱線:
唐老師:18165409066
西安暑假夏令營分享:遇到孩子爭吵該怎么辦?
[亮劍教育集團]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09:00
隨著二孩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再只有一個孩子,可愛的兒女們都免不了上演一場又一場的大戰(zhàn),這時父母可以怎么做呢?西安暑假夏令營分享:遇到孩子爭吵該怎么辦?
1、搶玩具
家里給兩個女兒都買了娃娃,都是在店里自己挑選的。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各自玩自己的玩具,但是一段時間以后,妹妹開始搶姐姐的娃娃。姐姐不給妹妹玩,妹妹就開始大哭不止,還把自己的娃娃扔到一邊。媽媽建議姐姐跟妹妹交換,姐姐抱著自己的娃娃就跑。
建議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在玩具時有越容易有兩個特點,一是喜新厭舊就,二是垂涎別人的玩具。所以經(jīng)常會發(fā)生小孩子索要大孩子的玩具。而大孩子更懂得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和物品,很難輕易答應分享。
媽媽在給孩子購買玩具時,一定要做預案提示,發(fā)生爭搶時怎么辦?鼓勵孩子自己做出約束或者協(xié)調(diào)辦法,比如共享或是交換等。這種約定的有效性通常都有期限,孩子們極有可能撕毀條約,犯起混來。
無論是任何一方搶奪另外一方的玩具,媽媽都要再次明確和重申玩具的歸屬權(quán),讓兩個孩子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公平公正。鼓勵孩子主動發(fā)起請求,通過協(xié)商方式解決問題,不可盲目引導任何一方謙讓,也不可姑息武力解決。雖然開始會比較混亂,但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們便能理解相處原則,用更可接受的適宜方式獲得自己所需。媽媽此時最大的作用便是堅持原則,促進孩子的自主性,給孩子自主決策的權(quán)利,保護孩子的安全,引導孩子懂得拒絕和接受拒絕。
兩個孩子之間的玩具爭搶在所難免,媽媽不要奢求沒有爭搶的相處,要充分認識到爭搶過程中給孩子帶來的成長價值。
2、搶媽媽
大寶要求媽媽講故事,二寶卻想讓媽媽陪著一起玩游戲,兩個寶寶全要媽媽陪伴。或是有時媽媽下班回家,兩個寶貝都跑過來要媽媽抱,媽媽到底先抱誰?
建議
媽媽只能有一個,而寶貝卻活生生的有兩個。具體該陪誰,有兩個主要策略,一是在生活上有固定的安排,讓孩子們清楚地了解哪個時段媽媽是陪自己的,有了這個生活安排,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們“混亂爭搶”。比如,媽媽總是在給二寶洗澡之后,陪大寶看睡前繪本。事先的分配,能讓孩子更懂得等待。
針對隨機的陪伴和關(guān)注,最佳的方式就是進行資源共享。當媽媽難以分身乏術(shù)之時,就是事先安排設計一些合作性游戲,或者是隨機整合以下游戲,以便兩個寶貝都能參與。越是年齡接近的寶貝,越能從這種共同游戲中獲得學習,因為模仿是小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
比如把閱讀繪本故事,編排到“假裝上課”的游戲活動中,既能滿足陪伴二寶,又能為大寶進行繪本閱讀。兩個寶貝都要抱時,就蹲下來一起抱著,兼顧雙方。或者給不同的孩子“安排”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情,大寶幫媽媽掛包,二寶幫媽媽拿拖鞋,讓兩個孩子都有命令可以執(zhí)行,那么他們爭搶的心思便會悄然消散。
在面對爭搶媽媽的境況時,媽媽要有意識地讓兩個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媽媽的愛是無限無止境的,不是給了一方,另外一方就會減少或是沒有;而且媽媽的愛完全可以跨越時空的存在,無論媽媽是否親身陪伴,兩個寶貝都會一直住在自己的心里。還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的心里住著好多家人,媽媽都很愛他們,比如爸爸、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等,這樣孩子便會減弱和淡化獨享媽媽的需求。
3、故意挑矛盾
有時,大寶因為受到父母的批評,情緒比較糟糕,大寶可能會借機發(fā)泄,拒絕二寶,甚至是動手打二寶。也有時二寶故意欺負大寶,表達自己的無聊和不滿。
建議
面對孩子故意挑起矛盾時,媽媽們一定要淡定。小孩子通常對情緒能力的控制就比較弱,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在一方引發(fā)矛盾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需要媽媽的干預,此時要盡量將兩個孩子分開,在挑起矛盾的一方恢復平靜后,再讓孩子們在一起。可以抱一抱正在發(fā)脾氣的孩子,身體擁抱對孩子的安撫具有奇效,不建議采用太多的語言訓斥,因為另外一個孩子也在觀察媽媽對當事人的處理方式,也會在潛移默化當中習得解決問題的路徑,快刀斬亂麻是比較適合的方式。
同時,媽媽可能要花費一些心思和時間,讓被動卷入爭端的寶貝明白,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想要發(fā)脾氣的時候。當遇到這樣的個體時,不必正面沖突,要懂得適度遠離,保護自己不受意外的傷害。尤其是對方有過激行為時,更要趕緊撤離,主動尋求媽媽的保護。
觀測到家里的孩子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時,媽媽要引導另外一個寶寶懂得“察言觀色”,不要硬碰硬,更不要意氣用事,試圖去回擊或激起對方更大的憤怒,冷靜應對。此時,一定要及時對發(fā)起方給予明確的情緒行為的識別和診斷,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調(diào)控,做到言行舉止適宜有度。
情緒失控或是行為不得體,本身就是小孩子常有的發(fā)展特點,媽媽不必過于嚴格要求孩子,更無須特別壓抑孩子的挑釁或是頑皮,所有的爭搶和矛盾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課,孩子需要與他人的各種互動中獲得認知學習的機會,而媽媽的角色就是公正的裁判,幫助孩子們建立共處原則,保有自我,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