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18165409066 18066769736
培養孩子“亮劍”精神
學會自信、堅強 懂得惜福、感恩
總公司地址:
中國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
西安分公司地址:
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
西安分公司聯系電話:
029-89325189 18165409066
24小時咨詢熱線:
唐老師:18165409066
你什么脾氣,孩子就是什么命
[亮劍教育集團] 發布時間:2019-07-15 09:00
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西安軍事夏令營老師說你的脾氣,決定了孩子的教養;而教養,往往決定了人生。孩子的命運,其實一早已刻在了你的脾氣里。
你懂得溫柔,孩子便能學會包容。溫柔是庸常世界里耀眼的力量。不是懦弱,不是溺愛,更不是無條件的妥協。是一種控制情緒的能力,是一種從容與世界交手的底氣。你在孩子面前展現溫柔,孩子便展現給生活以忍耐,以冷靜,以包容。意大利詩人阿爾達·梅里尼在《我在別處》里寫道:
請不要把我放在那些總是抱怨從不抬眼看四周的人旁邊。
請不要把我放在那些不會說“謝謝”,那些對夕陽視而不見的人旁邊。
生活是一場需要打起精神才能贏的較量。沒有人會愿意與一個滿身戾氣,總是擴散負能量的人在一起。
易怒,是新世紀致命的精神癌癥。別覺得孩子一無所知,孩子的眼睛,是清水見底。
當你沖著家人發火的時候,孩子會把看在眼里。
不管是語言暴力抑或身體暴力,都會像刀子似地刻入孩子的心,造成不可逆的陰影。
更殘忍的是,這些陰影可能會像基因一樣,一代代滲透下去。
被粗魯與暴力的籠罩的孩子,長大后也只能用臟話與拳頭和社會過招,終被世界所擊敗。
你懂得鼓勵,孩子便能學會樂觀。在某個教育講座上,有位學者教授過一個口訣:教育孩子,要多用你的大拇指,少用你的食指。朝上的大拇指,是鼓勵與夸贊,指向別人的食指,是訓斥與貶低。
在《傅雷家書》中,面對兒子傅聰信中訴說的挫折與苦悶,傅雷耐心地鼓勵道: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你的鼓勵之于孩子,是船上之舵。
那些一直在父母那里得到鼓勵的人,會更有勇氣正面迎向生活的風浪,會更有胸襟笑對人生的磨難。
父母是孩子的來處,是愛的起點,也是在被生活的風刀霜劍嚴相逼后的一條溫暖的退路。
倘若父母都做不了孩子的港灣,人生的風雨又該何處去避?
倘若父母都給不了孩子認可與肯定,人生的風景又該何處去賞?
你懂得尊重,孩子便能學會理解。
魯迅先生以筆作匕首,橫眉冷對,文風犀利。
但面對孩子時,他卻從不擺大家長的威架子,而是平等待之,尊重孩子的看法與意志。
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里寫過一件小事:
有一回吃飯,家里叫來一份福建菜館的魚丸。
魯迅的兒子海嬰彼時尚年幼,他咬了一口說,這個丸子不新鮮。
但是其他人嘗了丸子,都覺得沒問題,所以沒有人相信海嬰的話,只當他在胡鬧。
這時候,魯迅把海嬰碟子里的丸子夾過來嘗了嘗。
一嘗,果然是不新鮮的。
原來那些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恰好只有海嬰吃到了變味的。
魯迅先生便對大家說:
“他說不新鮮,一般也有他的道理。
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屬品,頤指氣使只會締結傲慢之果。
充分的尊重與理解,方能開出同理心之花。
擁有同理心的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能窺見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能體悟人間蕓蕓眾生的不易。
這樣的孩子,不會冷漠,不會狹隘,而會懷著一顆仁善的心與世界共處,與自己和解。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寬闊,更長遠。
你懂得溝通,孩子便能學會成長。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來犯錯的。
蔡康永說過:
“批評的目的在于打動對方,使得對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回到正確的軌道上,而不是貶低對方。”
理性而智慧的人,都懂得正確有效地溝通。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解答親子關系時,引用過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的一段話:
“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很坦誠的辦法。
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后,才利用恰當的時機,趁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把他當成發泄的對象,不進行無休止的謾罵,做好良性指引。
這樣才能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讓犯過的錯成為他踏實的腳下土。
善于溝通,不僅是說話的藝術,更是行走于世的開掛技能。
當錯誤發生后,愚人和智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忙著指責制造問題的人,而智者,先著手解決問題。
不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指責上,便能掌控更有效率的人生。
知乎上曾有一個話題是:有哪些事令你細思極恐?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當父母之前不需要經過考試。”
人在做,天在看;你在做,孩子在看。
不愛孩子的父母,萬中無一;但懂得如何愛孩子的父母,萬里挑一。
為人父母,固然想盡力為孩子創造較好的條件與環境。
但真正的好環境,并不在于居所的豪華,不在于玩具的豐富,不在于衣著的新潮。
而是在他走向社會之前,從家庭里、從父母身上繼承可貴的品質。
這些品質如同精神血液,不斷地流淌在身體里,匯成他們心跳的律動,伴隨他們往后踏上的每一條路。
寶馬駒、黃金屋、千鐘粟,都不如你的一份好脾氣。
什么是命運?
父母,便是孩子命運。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線?
家庭的教養便是他的佳績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你糟糕的脾氣里。